现在时间: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美食 > 地方记忆 > 正文

范家村历史_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零口镇范家村

作者:佚名 来源:临潼县志 日期:2017/1/29 21:54:56 人气:3240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范家村位于零口街办西北约2公里处,由童家、范家、明家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组成。现有村民462户2061人,耕地2362亩。

1.webp.jpg

  童家自然村在建国前有村民80多户500余人,现有村民246户952人。耕地1449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8000余元。童家村以童姓为主,分为四门,过去,村里有人去世,四门中每一门都要出劳打墓,主人家会从各门中请打墓人6——8人,这一习俗至今未改。

2.webp.jpg

  明家自然村因村民中明姓居多而得名。2005年,有40多户人家从蓝田、商洛等地移民迁来。现在全村有157户683人。明家村水利条件较好,在集体劳动时期,生产队打深井2眼,可浇灌土地462亩。1999年,村民明少鹏打深井1眼,并修建了供水工程,使全村人都用上了自来水。

  改革开放前,村民以传统农业为主,种植小麦、玉米、棉花及其它谷类豆类作物,村民生活比较艰苦。改革开放后,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多种经营并举,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运输、经商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现在,全村有各种农机具20多台,大小汽车80多辆,98%的村民都盖起了砖混新房,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webp.jpg

2008年,范家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政府投资建设村委会办公室6间,群众文化健身广场1800平方米,广场上,蓝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健身器材齐全。村内道路也已全部硬化,村容村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范家人特别重视教育,民国时期,就在童家自然村的庙内办起了学堂,1960年,又拆除了庙宇,办起了童家小学。当时童家小学只有4个年级。到上世纪70年代,由于学校陈旧,校舍面积太小,村里对学校进行了搬迁。学校迁到新址后,成为完全小学,当时有6个年级,学生200多人,教师10多人,学校占地约8亩。2011年,由于农村学龄儿童锐减,学校没有足够的生源,按上级教育部门规划,学校撤销,学生并入邻村学校上课。

  范家村的文化遗存:

  【童家锣鼓】童家锣鼓迄今已有100余年历史。童志俊、童百武、童换过分别为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童家锣鼓早先是专门给竹马表演伴奏助威的,后来发展为专门的锣鼓表演。童家锣鼓主要的鼓调有三锤、九锤、十三锤、十样景等。表演时将大鼓置于一排,击锣、镲、铙者围绕大鼓成圆形,中间有一敲马锣者一边表演一边指挥。童家锣鼓动作刚劲优美,节奏欢快热烈,刚柔并济,有起有伏,有急有缓,缓时如小桥流水,急时如万马奔腾,排山倒海。

4.webp.jpg

  【竹马】童家自然村的跑竹马早在民国时期就是村民最主要的娱乐形式之一。童家竹马一般由24人组成马队表演,表演时,演出人员全部扮成戏剧人物,成年人手扬马鞭,口打呼哨在前引领,被称为马牌子,10—13岁儿童驾着竹马紧随马牌子之后,驾竹马的儿童俗称马娃,激越的锣鼓在旁助阵。过去表演时,由于乡间没有通电,为解决表演时的照明问题,因此,表演场地旁有数十人高举着用蜡铸的达2米高的排灯照明。演出开始前还要打场子,以便给竹马表演留出足够的场地,打场子者有3—4人,他们挥舞着用烧红的木炭做的火流星锤,时不时地还要燃放着能发出巨大声响的三眼铳子。场子打开后,举排灯者就绕场一周站好,既为表演者照明,又起着维持场内秩序的作用。跑马时,有两三个人背着五六米高的风灯旗夹在马队中间,风灯旗上有两层蜡箱照明。童家竹马的表演形式有扭门座、童双辫、进四门、龙摆尾等。竹马表演间隙,还有旱船、大头娃表演。演出后,童家人还要在场地上燃放童家自制的花火,有杨柳花、牛吼打金蝉等。童家花火燃放时需给场地中间放一凳子,装满火药的铁筒就放在凳子上,放花火者头戴草帽,一手拿着火绳一手拿着一根铁秤,燃放时须不停地用铁秤拔打喷火口,以防火药锈口造成炸筒。此时,但见火星喷射而出,呼啸着冲上天空,照亮场地,周围观看的群众心情也如火花一样怒放,既紧张,又高兴,散场之后还久久不愿离去。

5.webp.jpg6.webp.jpg

  “文革”期间,童家竹马停演,道具和其它设备也被当做四旧而被烧光。改革开放后,群众生活富裕了,又自发恢复了这一活动,但可惜的是,童家花火已经失传。

本文网址:http://lingkouxinxi.com/show.asp?id=335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关于本站 | 街办职能 | 站长本人 | 网站地图 | 不良信息举报 | SiteMap

客服QQ:1304156118(同微信) 邮箱:lingkouxinxi@qq.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零口网 - 版权所有 - 陕公网安备61011502000040 - 工信部陕ICP备150130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