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 正文

2021年-2035年西安市临潼区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五】

作者: 来源:临潼区政府办 日期:2021/10/10 15:08:07 人气:2520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五、重大保障支撑体系

(一)政务保障

1、加强组织协调,凝聚发展合力

成立由临潼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参与的产业布局调整发展领导小组和工作协调机制,负责重大问题的协调决策,统筹推进全区产业规划实施、产业布局调整、关键资源配置等工作。加强同国家、省、市的沟通协商,及时掌握相关政策信息,积极争取政策、资源、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区发改委要按照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部署,督促指导各有关职能部门编制重点产业发展专项实施规划和具体措施。

邀请经开区、国际港务区、曲江新区、阎良航空基地、渭南高新区主管规划部门参与,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规划信息,协调产业选择、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现信息沟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和“东联西融”。

2、提升政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

要以“秦务员”的姿态,对标审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四最”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确保全省区域营商环境评价排名进入前20名,让临潼成为企业成长的摇篮、投资兴业的高地,打造营商环境首善区。

提高效率。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环节,规范审批事项,政府和社会投资项目时间要分别控制在90和50个工作日之内。积极实行容缺办理,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面划转审批事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要优化服务。加快“一网、一门、一次办”改革,所有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一律进驻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理,实现90%主要办税事项全程网上办理,8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70%的社区居民办事不出“15分钟政务服务圈”。

助企利企。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提升用水、用电、用气便利度。深化“一企一策、两个清单”制度,搭建“政银企”对接沟通机制,帮助各类市场主体恢复信心,尽快复苏,达产增效。

形成有利于吸引各方面人才的环境,充分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从收入、事业、福利待遇等各方面,努力形成有竞争力的吸引人才的环境。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吸引更多的成果在当地转化。

3、补齐基础短板,筑牢发展支撑

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大力改善提升城市内部道路交通网络和层级,加快对外道路交通建设,形成互联互通、高效畅快的交通网络体系。加快水、电、气、暖和信息网络建设和提升。新建道路要按规划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加快实施既有路面城市电网、通信网络架空线入地工程,提高产业发展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鼓励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要求,采取园区自建、园企共建、工业地产等多种形式开发建设标准厂房,用地实行优先供应、优先保障,提供财政补助、费用减免、灵活租售和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吸引企业创新创业。

强化各类开发区整合,改变园区碎片化和相互恶性竞争状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园区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实行“亩产论英雄”的土地绩效考核方法,提高园区的土地节约集约化水平。

加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规划,不断完善配套电力、燃气、供热、供水、通信、道路、消防、防汛、人防、治污等设施,为企业服务的公共信息、技术、物流等服务平台和必要的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统一纳入整体规划。推进实施“互联网+”行动,建设智慧、智能园区。积极利用专项建设基金,鼓励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类社会投资主体参与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整合力量加快完善园区主次干道、水、电、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

(二)项目支撑

1、实施项目带动,加强产业招商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规划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加快调整完善项目筛选、论证和包装推介,完善和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瞄准国内外重点企业精准招商引资,实行项目会审制,创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奖励机制,落实街办、园区项目服务领导包挂制度,各地党政主要领导要主动靠前,抓牢抓实招商引资工作。强力推进项目落地,主动深入企业调研,做到快、实、细,倾心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

2、推动集聚发展,培育产业集群

以培育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延长优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城深度融合,构建“布局合理、主业突出、特色鲜明、产业集聚、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立足临潼区产业规划,集中资源投入和强化政策引导,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推动企业集聚发展。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方式培育发展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若干规模大、带动性强的工业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发展通用装备制造、特色食品加工、新型科技建材、汽车配套、高性能材料、再生资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工、家具制造、塑料制品等产业集群,促进物流、仓储、商贸、商务、生产性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三)金融支持

1、拓宽融资渠道

充分利用国家金融政策创新开放的机遇,利用各种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拓宽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如充分利用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发债融资和票据融资)、投资基金(功能型基金和市场化投资基金)、PPP等多种金融产品和工具,解决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引导金融机构落实信贷政策。发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性,完善融资担保体系,保持信贷投放稳定增长、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不同资质的企业到不同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大力发展各类投资基金,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鼓励私募股权基金发展;规范发展金融新业态。鼓励中小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利用银行贷款、资本市场、保险资金等渠道有效解决自身融资需求。

2、打造良好金融生态

要通过签订银政战略合作协议落实授信承诺、创新企业续贷机制、对银行实施考核奖励机制、企业精准帮扶机制、不良化解机制、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等途径,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和法治环境,形成良性循环,建立健全银政企合作共赢机制,构建利益共同体,共同支撑产业发展。引进高端金融人才,加强政府和金融机构进行双向交流,提高地方干部金融意识和领导金融工作能力。

(四)土地供给

1、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坚持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良性互动”,走产城融合发展之路。在规划理念上要突出“红线”和统筹性,必须把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与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结合起来,与生态建设统筹结合起来,以因地制宜、集约、节约用地作为布局产业、优化空间开发的重要原则,统筹考虑产业分布、生态建设和社会公共事业的用地。在规划实践上要强调连续性,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注重提高国土空间使用效率,超前布局土地收储,更快形成“土地等项目”局面。

2、创新土地配置

按照国家部署积极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作价出资(入股)等工业用地市场供应体系。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调整完善产业用地政策,创新使用方式,积极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跟踪国家新的土地政策,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研究完善促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税费制度。以多种方式推进国有企业存量用地盘活利用。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建设用地整理,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本文网址:http://lingkouxinxi.com/show.asp?id=1009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小编推荐
  • 没有资料
关于本站 | 街办职能 | 站长本人 | 网站地图 | 不良信息举报 | SiteMap

客服QQ:1304156118(同微信) 邮箱:lingkouxinxi@qq.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零口网 - 版权所有 - 陕公网安备61011502000040 - 工信部陕ICP备15013078号-1